这两天利用片段时间听了个讲座, 关于如何帮助一岁内的小宝宝发展认知能力。认知能力和智商不同。 智商是由遗传决定的, 是后天不可改变的。 我对认知能力的理解是它包括专注力, 好奇心, 毅力等等能力, 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引导和训练有所提高的。 认知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智商有多少能被开发运用到正确的方向上。 听完讲座, 我的感触最深的几点是:
1.
保护每个孩子先天就拥有的好奇心。
每个健康的新生宝宝都对这个世界拥有无尽的好奇心, 所有的事物对她来说都是新鲜有趣的。 她不睡觉的时候每时每刻都在贪婪的学习吸收着, 不知疲倦,不怕失败的尝试着她想学或者已经学到的新技能。 这点对于每个新妈妈来说我想都是深有体会的。 但是为什么有些人长大后还能对新事物新知识保持着好奇并勇于探索, 而有的人会淡漠畏缩的对待新事物新的挑战呢? 这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周围的人对待他们的探索精神的态度息息相关。
在抚养宝宝的过程中, 我觉得很忌讳的一点是用大人的角度去评判宝宝的行为。 比如小宝宝会反复抓起玩具有意的扔到地上。大人这时会觉得宝宝在捣乱, 企图制止这种行为。 可实际对于宝宝来说, 能把东西扔到地上也是一种技能的进步呢, 要知道一天之前她可能还不知该如何摆脱抓在手里的玩具。而东西掉到地上“啪”的一声还会帮助宝宝了解因果关系。再比如当宝宝开始吃固体食物的时候, 她会用她的小手把食物捏的粉碎,笨笨的弄得到处都是。大人看不下去了, 可能就制止宝宝自己吃东西, 而去喂她。 这就打击了宝宝想要自己尝试吃东西的积极性。
我也曾经犯过这方面的错误:宝宝从两个月开始吃手, 到现在抓到什么都往嘴里放。 虽然我知道她是在嘴探索, 但还是觉得这个行为太没技术含量了。 有时就会把她的手从嘴里拿出来,硬是逗她抓玩具。 其实宝宝在这个阶段最敏感的感官就是口腔, 她是通过啃舔各种东西的感觉和味道来探索这个世界。 而吃手从最开始的把整个拳头塞进嘴里, 到塞食指和拇指, 到最后只吮拇指,这是个她学习控制手指的一个过程, 也是她开始从认识到手是她自己的, 到认识到手指是可以分开的一个进步。
小溪还有一个有趣的行为值得探究。 她睡得小床的一侧是用网做的。她在两个月左右视力发展比较好了之后就很迷恋这张网。先是研究似的的看着网,然后开始拿那一侧的小手笨笨的去摸网。最开始网那侧是在她的左边, 所以她就经常用左手去摸去刮网。然后我注意到她的左手比右手灵活了。比如当我拿玩具吊在她左手附近的时候, 她可以努力的颤颤巍巍的伸起左手想要去抓玩具; 但我把玩具放在她右手附近, 她的右手就无法举起来, 尽管她看起来很想要去碰玩具。 我想是不是和她总努力用左手去摸网有关呢。于是我把她调了一个方向放在小床里, 这样那片网就在她右边了。 过了几天我发现她的右手又比左手灵活了。 我曾经阻止过她摸网这个行为, 因为觉得她也从中学不到什么技能。那时我想要用玩具训练她主动抓物的能力, 可是结果并不理想。可是当她自己想要用手去探究那片网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就发展了控制手的能力。 对于我们大人来说, 摸网这个行为是多么无聊的。可是对于孩子来说, 周围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值得探究的。而当她有了这种自发的探索欲望后, 很多能力的提高对她来说就是自然而然,轻松愉快的。
所以我觉得在保证安全健康的前提下, 宝宝的一切尝试都是值得鼓励的
2. 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在小溪两个月的时候, 我们吃晚饭的时候会把她放到钢琴gym上。尽管那时候她还完全抓不到挂在头顶的玩具, 也不知道头顶小镜子里的小人是她自己, 她却能手舞足蹈的躺在gym上玩很长时间, 直到我们吃完晚饭。 我很惊奇一个两个月的孩子会有这么长时间的专注力。
3.
不带功利心的与孩子玩耍 , 玩耍就是最好的学习, 做有趣的父母
4. 鼓励孩子重复练习
5. 大运动是一切能力发展的基础, 注重质量
6. 精细运动 (手指运动, 拇指内扣)
7. 语言启蒙
人对孩子说和唱
绘本